近日小編行經港島西環一個大型商場,留意到一系列指示牌上面都標示了「互聯網服務區」,在它旁邊有一個由「E字」、「球體」以及「上網線」組成的圖標,不禁令小編想起小學時用Internet Explorer玩Flash小遊戲以及瀏覽討論區的無憂日子 (瀏覽器標誌同樣有個被一條線劃過的E字,可說是當年上網、甚至是IT的象徵)。以前要在家中上網毫不簡單,未有寬頻之時上網速度最高只有56Kbps,萬一有電話打入便會斷線,最重要一點是「月.費.斷.上.網.鐘.數.計」,如果要每天廿四小時都開著Modem會很貴,但是整天開開關關又覺得麻煩,所以不難想像千禧年代,此商場特別劃出一個地方讓人免費上網消閒,是多麼有噱頭。

十多年過去,流動電子產品越出越平、越多功能,無線上網亦比以前56k時代用電話線上網穩定以及迅速許多,加上大家愈來愈關注網絡私隱,如非被迫不得已才會用公共電腦。另外現在連Microsoft自己都棄用Internet Explorer而改用Edge,新瀏覽器標誌已經略有不同,好多人漸漸變成或者一開始已經是Chrome以及Safari擁躉,我估計以後未必有好多人知道指示牌上圖標有何含意,大家似乎會為了慳SIM卡上網流量更加關心周圍有沒有WIFI標誌。當走到去「互聯網服務區」,小編見到已經無一部可以運作的公用電腦,然後就覺得既然現在智能裝置耗電極快,倒不如在原位整個「手機充電服務區」,至少可以避免浪費空間,又可以跟上時代步伐吸納更多人氣。

 

P.S. 這篇文章在Facebook專頁刊登後數週左右,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這些電腦竟回復正常!或許管理公司無意看到小編的文章,繼而有所行動吧!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下方的「LIKE鍵」以表支持,感謝大家~

(Visited 5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