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體」常被現代電腦字體所覆蓋,但有數塊位於沙田與大圍之間的「方向路牌」卻罕有地以「監獄體」遮蔽「監獄體」,這頓時激起小編的好奇心,想像「底牌」的文字為何。幸好橫型方向路牌 (上圖右邊) 的「Kowloon 九龍」監獄體膏藥在現場所見未有完全蓋過舊有文字,而且褪色的噴漆更留下了重要線索,從中可以估計該處本來寫著「Lion Rock Tunnel 獅子山隧道」。時至今日該路口轉彎依然可以到達「獅隧」,到底為何要多此一舉改成「Kowloon 九龍」呢?這或許與沙田路網的變遷以及道路設計標準有關。

首先,根據由工務司署於八十年代出版的《香港街道與地區》,路牌所在的「大埔公路—獅子山隧道公路」路口,約於1978至81年之間成形,而沙田正街則在1983左右竣工 (上方兩圖可作比較),當年該處有兩條出九龍的途經,一是經大埔公路,二是經1967至78年通車的獅子山隧道,要進入後者則須在該路口轉入「獅子山隧道公路」。與此同時,「獅子山隧道公路」只有「小瀝源道」這條通往未被開發的馬鞍山的分岔小路,寫上「Lion Rock Tunnel 獅子山隧道」可以避免兩個箭嘴同時指向九龍、造成混亂。1984年政府頒布首份「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Transport Planning and Design Mannual, TPDM),並有提及隧道標誌的設置規定,當中包括:

隧道名稱可與隧道符號一同在任何方向路牌使用,尤其是當標示隧道名稱比起可前往的目的地名稱更為適合之時。

(Tunnel names may be used in addition to the tunnel symbol on any directional sign, where In the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the tunnel name is considered more appropriate than the destination names which can be accessed via the tunnel.)

隧道符號應設在位於隧道口前最後一個路口的方向路牌上。
(The tunnel symbol should always be used on the ADS, FADS and DS at the last junction prior to the tunnel.)

沙田現有道路網絡 (數字為通車年份)

與此同時「小瀝源道」亦已經慢慢延伸至顯田,並分拆成多個路段 (包括:大涌橋路及車公廟路) (見1983年圖),路況愈見複雜。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政府啟用「大老山隧道」連接東九龍,導致此段「獅子山隧道公路」非只供進入「獅隧」,「獅隧」字樣很大機會在此期間被改成「九龍(中)及(東)」,以區分兩條隧道。另外方型路牌上的「九龍(西)」膏藥很大機會在九十年代末增設,因為已開始使用電腦字體,且汀九橋與西九龍公路於1997年通車,至此以後從沙田可經城門隧道及這兩條道路往機場及西隧。至於橫型方向路牌就只標示了「九龍」,因可經大涌橋路往九龍各處,另外膏藥遺下了工人製作路牌英文字時作參考用的X-高度 (x-height)  (即K, w上下鎅痕之間的位置)兩線。 (註:路牌上各文字及符號,多以X高度兩線作為基準,按比例設計及排放,在TPDM裡有規定於某閱讀距離所須要之最小X高度。)

暫且稱左方路牌為「方型路牌」,右方為「橫型路牌」

不過以「獅隧」為目的地的「方向路牌」依然存在,它位於九龍一端的隧道入口,並以電腦字體示眾,因為駛入該路段只會通往「獅子山隧道」,而且加設了可轉換的「隧道符號」,符合上述TPDM的設計標準。

至於「橫型方向路牌」的左方有塊未寫有文字的淺藍色膏藥,它本應為一條「不准進入」的支路。Wikipedia的說法如下:「青沙公路自2005年通車以來,大埔公路-沙田段的擠塞情況延長至近城門隧道公路,因該處為青沙公路入口,而該入口為單線,造成樽頸;於是路政署在2014年6月8日展開工程,將「大埔公路-沙田段」進入「大埔公路-大圍段」或者「獅子山隧道公路」的支路永久封閉 (即現今「蔚景園」旁邊單車徑位置),以擴建青沙公路入口為雙線行車,導致大圍段及沙田段不再相連。」

2017
2011
在大埔公路—沙田段與大圍段分離前的方向路牌與地圖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下方的「LIKE鍵」以表支持,感謝大家~ (什麼是Likebutton?)

(Visited 52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