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mashable.com
近日爆發的「雨傘革命」弄得香港滿城風雨,雨傘竟在這次運動中成為政府和警方眼中的「危險武器」,致使它們使用所謂的「適當武力」-胡椒噴霧和催淚彈予以還擊,令事件愈鬧愈大,一發不可收拾。碰巧小編的朋友在網上發現這個附有雨傘和水滴的新加坡路牌,難道身處新加坡的港人以放置路牌來支持這次行動嗎?
140919_EYE_Umbrella
圖片來源:Slate.com

不過仔細地想,這個路牌並非以黃黑色為主調,而是「反佔領」人士常用的藍色,加上新加坡政府執法嚴厲,豈會讓普通市民成功把這個路牌置於道路旁?言則這個路牌該由政府設置,然而它有何含意?

當小編瀏覽當地的交通部門-「陸路交通管理局」的網站以及Slate網站的一篇報導後,發現這個路牌事實上是提示電單車駕駛者在高速公路行駛時,當遇上雨天可到旁邊的遮蓋設施避雨。新加坡位處熱帶地區,終年炎熱潮濕,幾乎每天都是下雨天。因此,當地政府貼心地於高速公路旁設置不少避雨處,通常位於高架橋底,至今在新加坡的高速公路旁有60個避雨處,而在同一時間可容納共1,000輛電單車,避免大型車輛和私家車因能見度降低而釀成意外,以保障電單車駕駛者的安全。
140916_EYE_RainShelterRendering
圖片來源:LTA of Singapore
Slate的報導訪問了數位來自不同地區的交通專家,它們指這種設施並未見於其他地區。不過小編在本年到訪北京與天津之間的城市-廊坊時,發現每個大型路口都有伸展型避雨設施,讓等待交通燈的電單車和單車使用者在下雨時可以避雨和陽光。雖然性質與新加坡的有差異,但也是一種可取的便民設施。
另外,網上圖片顯示馬來西亞的高速公路旁亦有類似新加坡的避雨設施。

來源:www.2LiveTheDream.com

澳門的電單車數目為12萬輛,遠比香港的4萬多輛高!由於路面相當狹窄,避雨設施因而難以應用當地。然而近年發生在澳門下雨天的交通意外常牽涉電單車,而且多在兩條主要大橋上發生,為此政府於本年在西灣大橋嘗試設立電單車專道,分隔輕型汽車和電單車。

圖片來源:澳門交通事務局
雖然這一措施具一定成效,但卻「治標不治本」,畢竟只能在這條較為寛闊的大橋實施,而其他事故多發路段情況依舊。小編認為最根本的解決方案是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務,控制「發財巴」數量,繼而鼓勵居民少用電單車出門,減低意外發生。
資料來源:LTA of Singapore, Slate.com
(Visited 99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