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在上月初到訪德國的萊比錫,對其初次印象是個有點蕭條且正在萎縮的二線城市,在街上沒有熙往攘來的景象,住宅的燈光寥寥無幾,城市遍佈空置工地。然而,小編卻相當欣賞這座城市,這裡盡顯德國人誠實的美德,在城市展覽館中,市政府坦率承認在90年代曾為復興經濟而大興土本,但結果卻不似預期,這種反思態度比起中國政府一面倒大喜好功的態度,更值得小編欽佩。
此外,令小編感到驚訝的是,今年萊比錫正好建都1000年!雖然經歷戰爭洗禮,但這裡依然擁有逾800年的老舊教堂。萊比錫亦是個充滿文化氣息的都市,這裡是著名音樂家巴哈的故居,另外這裡的格拉西博物館具有相當齊全的全球民族資料。
好啦,重點來了!小編在城市展覽館裡發現了一個大型的街道牌,下方寫有一段小字,那是講述這條街道的命名意義!小編在返回酒店時,在街道上亦發現這種形式的街道牌!萊比錫如此巧妙地將歷史故事或人物活活地呈現於街道上,讓他們重現眼前,不被世人遺忘,實在是一種有趣的旅遊體驗,可能為澳門旅遊業帶來一點啟示(可惜沒有英文,要靠Google大神 :P)。
先說說上方這個街道牌,它的名稱是「六月十七日街」,下方小字的意思是:

「以1953年群眾起義之日命名。示威人士試圖闖入監獄釋放政治犯,事件中有一名示威者被警方射殺。」

一句簡短的描述,除了讓我們對萊比錫的歷史有所認識,亦使我們有追尋下去的動力,亦體現德國政府對歷史事件及死者的重視。澳門同樣擁有不少以日子命名的街道,像是位於內港的「十月初五日街」以及位於旅遊塔附近的「四月二十五日街」。而「四月二十五日街」正是紀念「康乃馨革命」,這次軍變是為了結束葡萄牙獨裁政權而進行,目的是為減輕軍費和追求自由而實行「去殖民化」,讓非洲殖民地獨立。這次追求自由的運動正好與萊比錫的起義互相呼應,兩者同樣是不畏強權而進行的民眾運動(不過出於政治考慮,估計澳門政府不會重提這件事件)。至於「十月初五日街」,一般市民和旅客對此的印象,要不是那套香港電視劇,就是以此為名的餅店,但誰會真正在意十月五日是個甚麼日子?光看中文名字以為那是中國的節日,但事實上那是葡萄牙成立共和國的日子,也就是當地的國慶節!

另外,萊比錫亦為不少以歷史人物為名的街道撰寫簡短生平,這個在小編酒店附近的街道以一位政治家Rosa Luxemburg為名,她生於1871年,是德國共產黨的共同創辦人,亦是「萊比錫人民日報」的員工,她有一句名言:「自由總是與別人所想的不太一樣。」(Freiheit ist immer die Freiheit der Andersdenkenden),提倡馬克思主義。澳門事實上是人才輩出,就以冼星海為例,在新口岸有一條為紀念他而命名的街道,對於近代的澳門人或是旅客而言,可能會以為他是一個內地出生的中國著名音樂家,但事實上他在澳門出生,後來再移居新加坡及中國內地!


      
總括而言,小編認為澳門街道的意義深遠,建議澳門政府參考萊比錫的街道牌,為街道的典故編寫簡短句字,並放置於街道牌下方,說不定可以製造另一種旅遊特色,讓喜歡深度遊的朋友細味澳門,尋找昔日的歷史足跡,亦能加深市民對澳門歷史的認識,在逛街時增添趣味。
P.S. 尚記得在胡紀倫(César
Guillén-Nuñez)編寫的<澳門街>一書中,作者圖文並茂地為每條街道尋找典故(例如「高園街」與東印度公司有關),相當詳盡,內容方面小編就不在這裡談及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Visited 12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