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的交通燈柱,基本上都安裝了發聲裝置,透過紅燈時的「嘟…嘟…」和綠燈時的「嘟嘟嘟嘟嘟…」兩種聲音讓視障人士辨識馬路情況。而在其下方通常會設置一個標有「三點一圈」標誌或「手掌型」標誌的黃色小盒,你知道這些黃色小盒有何作用嗎?不同標誌又有什麼差別?
這些小盒加上發聲裝置,稱為「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由西門子公司製造,顧名思義它們與行人過路有關。可是單看「三點一圈」的標誌,卻是意義不明,小編嘗試尋找這個標誌的意思,並沒有發現,而且這個不是國際認可的標誌。為了釋疑,運輸署近年張貼了「視障人士輔助設施」標籤,取替這個圖案,讓我們知道它是一個「無障礙設施」,叫我們不必理會,可是這樣更加重小編的好奇心,想去了解它的用途。當觸碰其表面,這個盒子並沒有任何反應,到底它對視障人士有何用處?
答案原來在小盒的底部!這裡看似有一粒按鈕,小編起初以為按下會加快轉燈,事實上並非如此。根據運輸署的網頁,這是一個振動部件,它會因應燈號發出不同的震動頻率,與過路輔助聲音一致,只要視障人士輕碰部件,便能了解目前的燈號。這個組件亦設有一個箭頭,讓視障人士確定過路設施(即:斑馬線)的方向。小編由此推測,「三點一圈」是在描繪視障人士利用三個指頭放在部件上,來確定交通情況。
如此,在繁多交通燈的複雜路段,視障人士不會聽錯由另一個交通燈發出的聲音,避免發生意外。另外,運輸署亦能按時間調校發聲裝置的聲量,從而減低對附近居民造成的滋擾。這些裝置自2004年底全面投入運作,目前有不少視障人士會依靠這個組件過路,所以若果這些組件安裝的位置被其他物件阻擋或遭損毁,對視障人士必定構成生命威脅,曾有不少報章對此作出批評。(下次遇到這些組件,不妨去感受一下~)
黃色小盒損毁嚴重,可盡見內部結構(圖片來源:on.cc)

至於另款一具手掌型圖案的黃色小盒,是需要行人拍下小盒表面,相信這個較易理解。除了設有震動組件,這款小盒亦提供過路功能,一般道路使用者是需要注意的。據運輸署網頁指出,在車流量高且人流低的馬路,一般會設有這個小盒。若按下按鈕,便會傳遞加快轉燈的訊號。相反,在不按鍵的情況下,行人燈號會在很長時間後才轉為綠燈,而且過路時間會很短。雖然運輸署近年貼上標籤,提示行人需要按鍵來過馬路,但往往因為標籤容易被撕毀,或是燈柱的位置不明顯,令行人遠看起來與為視障人士而設的震動部件混淆,使這個小盒形同虛設。在沒有按鍵的情況下,由於等待時間太長,行人便因此感到不耐煩,繼而無視燈號,在紅燈情況下橫過馬路。
行人需向左望方能看到標籤及按鈕
身兼無障礙設施及過路設施的黃色小盒,對於殘障人士的出行和過路安全暢通可謂功不可沒,然而運輸署應定期檢查它們的擺放位置和訊號設定是否合適,並在發現損毁時立即維修,以免造成這些裝置得物無所用,浪費公帑之餘亦對視障人士或一般行人造成危險。

P.S.下圖是在「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存在以前安裝的過路裝置,常見於八、九十年代,現時在太古城中心下方的馬路依然存在,大家趁這個「古董」還未被拆走前,快去拍照留念吧~

(Visited 3,967 times, 1 visits today)